維多利亞

「紀念雕像」本身具精神性與符號性的象徵意義,然而,它的本質也可隨時間的進程產生轉變。二十世紀初,英國治港,銅像的誕生彰顯了殖民主義,經歷過二戰、上世紀五十至八十年代的社會運動,回歸後,雕像漸漸成為了普羅大眾對於殖民時代的懷緬對象。而在過程中,為宣揚意識形態效果,「紀念雕像」被放置在公共空間內,當中「物」與「人」的交織,又如何發展出一個更複雜的社會性的論述?

在銅像的背面,想象的故事裏,無法拼湊成女皇像的碎片,縱使在海上顛簸、命途難測時,也無法抵抗自身的欲望,而陷入更深的苦海。有時我們難以分辨,仿佛銅像在某一刻不僅僅映照歷史而已。

本公開徵集旨在收集與公共紀念雕像有關的合照(例如在銅像前的家庭或朋友間的合影,角度、媒介(菲林/數碼)不限。)。

虛無鄉檔案面向大眾公開徵集與公共紀念銅像有關的圖文資料。徵集得來的素材將僅用於網上檔案庫及非營利的公眾與教育項目。每則資料將清楚注明產生者、版權擁有人、鳴謝名單、地點、時間,以及授權類別(知識共享、專用特許權等等)。感謝您致信phantomarchives@gmail.com不吝分享您的故事。

本公開徵集是藝術項目《復還、繕修與進退維谷》(2018-2020)的延伸。

通向深海的狹道

在1942至 1945 年間,香港被日軍佔領,淪陷。日軍佔領地總督部以節省社會資源與人口管制為由,將本地居民以及來自中國大的移民透過強制與半自願的途徑「遣返」回大陸,此稱為「歸鄉政策」。當時數以萬計的戰爭難民到達廣東(現為廣州市),並被醫學隔離與關押位於廣州市南郊的南石頭難民收容所,被迫接受了一系列人體和細菌學實驗。香港對此鮮少提及,但我們在廣州的調研過程中,遇到許多關心這段歷史的學者及民間研究者,亦有不少南石頭太當地居民參與其中。

在項目中曾訪問過一位93歲的老太太,她曾經歷過難民所、抗戰勝利、國共內戰、新中國、公社年代等等,我亦把她和訪問內容轉化成戶外放映中展示的作品——《通向深海的狹道,第五章:長夜將盡》(2020)。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訪問和交談中,她總表示出深深刻印在腦海的,不是戰爭中人浮於事的苦,而是在往後80年間,她如坐在顛簸起伏的小船上亦處之泰然,社會福利制度是她心之所安,那正正是她的「真實」,而不止是檔案中記載的數字與事件來龍去脈。(李繼忠,《就是無法回來的意思 一個關於「海」與「離散」的研究(節錄)》2020)

這始終啟發著我們,看向更細微和能動的時刻,不至於囿於戰爭框架,反而加劇了歷史創傷。本公開徵集旨在收集曾於二戰時期被囚禁於南石頭難民收容所的香港難民(當事人/親戚/第二或三代)的生命故事,以及他們在戰爭完結後的生活。徵集得來的素材將僅用於網上檔案庫及非營利的公眾與教育項目。每則資料將清楚注明產生者、版權擁有人、鳴謝名單、地點、時間,以及授權類別(知識共享、專用特許權等等)。 感謝您致信phantomarchives@gmail.com不吝分享您的故事。

本公開徵集是藝術項目《通向深海的狹道》(2019-2020)的延伸。

綠皮火車嘮嗑

綠皮火車上,買不到相連座位的我們,變回各自沉默的旅客。鄰座的陌生人卻天南地北地聊了起來。車廂內的硬座,都包上天藍色絲絨布。座位多年來吸收的塵埃、皮屑、皮膚上的油和汗,讓車廂內充斥了濃烈人的氣味。每隔半小時總有幾人相約去車廂盡頭去「放風」,抽一次耗時十分鐘的煙。我好像變回兒時坐火車回鄉的那個小孩,在那混雜的氣味包圍中渡過幾個小時,卻在焦慮中獲得某種安穩感。無論車程多長,車上的陌生人都在談吐間變成至交,或驚喜地發現他們之間有共同的朋友,也不排斥不知如何開口的我們。好像火車車廂承載的小世界,總在慢速行進中醞釀新的關係。

他說,我去滿洲里修鐵路,咱們不懂技術,技術活兒都是江南的技師做,咱們做的是力氣活兒。邊境遊客多東西貴,五塊錢買個大包子,一頓一個都吃不飽。
她說,唉呀媽呀,那可巧啦,我在滿洲里跑了二十年出租。世道變啦,我才回家歇著。
他說,妳別幹啃饅頭,我這兒有根兒辣椒,老辣啦,你吃點兒不。
她說,真沉!一麻袋李子和瓜。過幾天要採蘑菇去啦。現在還沒下,再過幾天吧。
她說,下一站我家七表嫂就會上車,我給她買張票。
他說,要過隧道啦,這會兒信號兒不行,妳過會兒再買吧!
她說,你別不信我,說了你不聽,你到了那兒出不去,要翻幾座山。
他說,我帶著一夥兒人,擱那兒修古墳。有十年沒來過黃坡,都忘了咋去了。
她說,那旮好啊,煙葉,還是黃坡的最好抽,別的地兒都比不。
他說,這趟火車我天天跑,老家可遠了也回不去。想抽一口好煙找不到,要不你下回坐車能帶點兒給我?
他說,同志,我該從哪站下?

到站,她下車了,麻袋留在車上。另一位女士上車後,就把新鮮瓜果帶回家。

虛無鄉檔案公開徵集與火車上的人情故事相關的圖文資料,包括但不限於個人故事、攝影、回憶、場景及虛構故事。徵集得來的素材將僅用於網上檔案庫及非營利的公眾與教育項目。每則資料將清楚注明產生者、版權擁有人、鳴謝名單、地點、時間,以及授權類別(知識共享、專用特許權等等)。 感謝您致信phantomarchives@gmail.com不吝分享您的故事。

本公開徵集是合作藝術項目《無限列車》(2020-)的延伸。